不要误解“佛系青年”,看看他们都做了什么
“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还会顺手帮你把窗户也关上。”“假如今天生活欺骗了你,不要悲伤,不要哭泣,因为明天生活还会继续欺骗你。”“随便、可以、都行。”
如今,朋友圈里这样的“小确丧”、“佛系青年”的语录越来越多,诸如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,不争、不怒、不撕,他们的内心变得平静如水,在命运面前低头,屈服于社会的规则和现实,不愿意去抗争与争取。
类似的声音越来越多,社会、媒体都在为成长一代的青年人感到忧虑和担心,他们不禁在疑问:这些看似负能量满满的“毒鸡汤”,是青年一代“堕落”的体现吗?
一、“丧文化”与“佛系流行”不只是悲观消极
实则需要辩证地看待。
从之前的“葛优瘫”到美式青蛙 PEPE,马男波杰克、日漫懒蛋蛋等符号的盛行,甚至是“丧茶”在现实世界中的投射和火爆等,这些是时代所催生的表面文化符号罢了,侧面也反映出社会生活压力的加剧。
*美式青蛙 PEPE,马男波杰克、日漫懒蛋蛋等在青年人中流行
但反过来讲,这一届青年人不像70后、60后群体那样喜欢用沉默来对抗命运,他们是天生的乐观派,在面对困难时,青年一代敢于用“自嘲”的表现来缓解压力,这是属于互联网的原住民自我表达、自我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。
而实际上,他们在现实中也一直在努力生活、工作和学习,并不断提高自我实现的价值。比如典型的“佛系青年”,在企业里上班,受着996的虐,每天有忙不完的工作,回家依然听着音乐,养着娃,闲暇时间还去学习、充电,丝毫没有被现实所打败,因为他们内心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。
*图片源自网络
另一方面,“丧文化”与“佛系文化”的快速蔓延,也表明社会与整个时代大环境的包容性。
政府对此的态度越来越开放,加上青年人群的高度活跃和自我意识觉醒,让文化现象可以成为草根、公众共同参与、建设的“工程”,既创造了文化符号,也充分体现出了青年一代的创新力量:他们跟随着快速切换的互联网环境变化,在潮流中抓住机会,发挥创作空间。
二、当代青年都做了什么?
这一代青年人身上有着完全不同于上一代的特质,他们嬉笑怒骂、自嘲自黑,乐观、积极,还极具正能量的情怀,不偏不倚,虽然很容易给人一种“割裂感”,但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派。
不少青年人已经在时代赋予的机会下,发挥出了自己的创意,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。
比如腾讯与团中央合作的NEXT IDEA腾讯创意大赛项目,成立的初衷是为了鼓励青年人的创想,通过政府、腾讯搭台,联动行业提供空间,帮助青年人将自己有趣的想法和创意孵化成可落地的项目,用青年人的力量筑梦未来。
比如在NEXT IDEA智能互联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作品《变胞机器人》,既体现了青年人的创造力,也体现出他们对社会的关照和人文情怀:能根据地形智能改变形状,可用于探测地震区域的生命体征,还能用于地质、地形的勘察,目前已获得两项国家专利。
*可自由伸缩变形的机器人
在文化领域也有青年人亮眼的成绩,年轻一代看似只崇尚时尚流行文化,但他们对传统文化同样有着深厚的感情,更是涌现出了一批发扬中国文化的优秀创意人才。
故宫条漫大赛优秀作品《海错图》便是一个体现,选手在创作之前,特地找来《海错图》原作进行通读,基于里面的内容发挥想象,将古老神话与历史故事融为一体,创造了全新的构架,让传统文化以漫画这一全新形式得以活化。
在当代文学上,中国青年也不甘示弱,他们关注着正在成长的社会,用文字思考,观察人性,《小葱拌豆腐》这一优秀剧本就取材于生活,视角独特,富含对社会、文化的洞察。目前已被腾讯影业合作伙伴购买,将让更多人感受到年轻一代的思考和人生感悟。
还有一些青年人将生活经历与文化融合结合在一起,立意高远,打造文化符号,充满了正能量。
比如这款名叫《in the box》的游戏,带大家在解密中探索香港文化,游戏里融入创作者自身在香港的留学经历,以期帮助消除内地与香港文化隔阂。在这样会玩还爱国的青年人身上,能看出所谓的“丧文化”和“佛系”的消极痕迹吗?
还有很多其他的作品,都让人对年轻一代的创造力,以及他们对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思考有刷新的认识:比如让渐冻人实现与外界交流的渐冻人键盘、我是白小飞的热门动漫作品以及结合故宫建筑设计的游戏《五大发明》等。
*《尸兄》(《我叫白小飞》)成为国内首个打通动漫、游戏、戏剧、电影等全产业链的明星动漫IP
*以故宫木结构中的榫卯为创意的《第五大发明》游戏
*渐冻人交互装置,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早中期渐冻人的交流瓶颈
如果你想近距离观察他们,想为青年人打CALL,为年轻一代点赞的话,可以关注NEXT IDEA腾讯创新大赛,1月26日观看NEXT IDEA腾讯创新大赛年度盛典直播!
在这个舞台上,9万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创意会会集体亮相,通过现场展区和表演的形式呈现给公众,还有王俊凯、霍金隔空为NI获奖选手送祝福的“戏码”值得期待。
关注NEXT IDEA腾讯创新大赛,一起为青年人“正言”!
扫描分享到微信好友或微信朋友圈 关闭